自然与艺术的交响——我院支教教师积极投身素质教育课程改革实践
3月中旬,针对浙江省偏远山区音体美等素质教育课程薄弱的现状,学校迅速成立浙江支教春风行动专班。我院积极响应并组织动员优秀青年教师,在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希望小学建立了“上海思博职业技术学院人文与教育学院艺术与自然教育合作基地”,我院青年党员教师、海归硕士王艾佳老师满怀着博爱与奉献,踏上了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希望小学支教的征程。
在一个月的支教实践中,王艾佳老师不忘教育初心使命,主动投入素质教育课程改革实践中,积极探索聚焦学生学习与发展核心素养下的大单元课程教学,创新性地开发设计出《林溪听泉歌》户外情境式大单元课程教学。这一课程以中华传统中草药文化为载体,通过艺术创作与自然教育的融合,为学生打开感知自然之美、传承文化之魂的窗口,旨在培养学生对自然和艺术的感知力、欣赏力和创造力,在体验与实践中浸润中华传统文化之美。
课程的第一课时《种子·希望的序章》通过种子展示瓶的制作,引导学生从视觉和触觉中感知草药的生命力与文化内涵。在第二课时《奏响·自然的和鸣》中,学生们利用农具、瓶子和自然音效,创作出互动声音装置,将学校草药园中的溪流声、铁锹声与音乐元素结合,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完美融合。
第三课时《绘梦·本草的诗画》则以敲拓染和植物染色为媒介,让学生通过色彩和纹理表达对草药文化的理解。美术与音乐的跨界结合在这里得到了生动体现,声音的节奏与色彩的流动相得益彰,共同传递出草药文化的深厚底蕴。
《林溪听泉歌》课程的核心在于引导学生从感官体验出发,通过观察、聆听、触摸去发现自然中的美学元素。这种“以自然为师”的教育方式,与人文与教育学院以自然教育为专业优势的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,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,更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与文化认同感,让艺术教育真正成为连接人与自然、传统与现代的桥梁。